第1104章 抢救庄稼,刻不容缓

事实证明,厂长很给面子,先给苏宇挤出来了十套,下午就通知他去取货了,苏宇第一时间通知了村里。

流程就很简单了,苏宇把缴费单据给村里,村里给他钱,然后村里拿着缴费单据去提货。

这缴费单据,是中午吃饭时,苏宇大哥回来给给他的,是郑越国交给他的,然后他又转交给村里。

白纸黑字,清清楚楚啊,虽然没有给优惠,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,怪不得不得苏宇。

“套路车,小宇啊,你的马车也套上,一起去。”

十套设备,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算少,东西肯定拉的动,但东西还是蛮多的。

苏宇也有一套设备,当然是欣然同意了,他套上马车,跟在后面,村里是秦向阳负责的。

苏宇这边有虎子,李家三兄弟。

秦向阳那边是狩猎队,大概五六人的样子。

一行十几人,直奔钢铁厂。

到了钢铁厂,被保卫处拦下,做登记,进入工厂,然后一阵寒暄是少不了的。

一人一根烟,先抽烟,聊一会天,才会说到正事上,其他人只能在驴车旁等着。

村里人看着苏宇跟钢铁厂的领导谈笑风生,都觉得很厉害的样子。

等一根烟差不多抽完了,中午饭也差不多吃完了,这才领着大伙去提货。

流程自不用多说,很顺利就搬上了驴车,马车。

“多谢了,那我们先回去了,回聊。”

“回聊。”

一行人被保卫处查车,根据单据,查看是否多拿了,等检查过后,才放行。

回到村里,村集体立马安排人打井,苏宇则安排狩猎队,帮忙在家里打井。

狩猎队弄过一次,轻车熟路,时间不长就搞定了,苏宇用砖头垒好,用水泥固定。

一会就压出水了,村里却不容易,由于没人会弄,倒是有人见过苏宇怎么安装,但都是半吊子,只能请苏宇帮忙看着弄。

苏宇就派狩猎队过去当老师,只负责指挥,这样十套设备就可以同时安装了。

等到了下午三四点钟,全部安装好了,苏宇家的水井也从浑浊的水,变成了清澈的水。

村里的水井也安装好了,村里开始安排人,提着家里的水桶去灌溉育苗。

好家伙,大晚上开始弄,其一,为了凉快,其二,赶时间。

全村凑出来十几个手电筒,全都用上了,灌溉得人也是轮流来。

苏宇家的手电筒也贡献出去了,借给村里用了。

狩猎队几乎人手一个手电筒,不过那是因为有时候他们回家,为了方便,但那是个人物品,不属于苏宇,村里没权利让人家交出来。

于是乎,村长就找到苏宇,一起去问问,苏宇都出面了,结果可想而知,老支书找上苏宇干嘛的?还不是知道答案,这才叫上他的?

但这个工具人,或者说恶人,苏宇不得不当,毕竟这是为了全村生计。

等老支书拿着六十多个手电筒离开了,苏宇才说道:“诸位放心,手电筒都贴上了名字,不会弄混,等送回时,电池我出钱,买新的,手电筒如果坏了,我买,换新的。”

有了苏宇的承诺,狩猎队也没什么不愿意了,张立国都让出去了,何况他们。

哪怕今晚回家,那也只能摸黑回去了,好在摸黑走路,在当下属于正常的,没手电筒的多了去了。

“咋样?今晚要不要住我家?”

苏宇是问张立国,没有手电筒,他回去需要摸黑,其他人还好,大多数都是走路,但张立国是骑行车,如果摸黑有点危险。

大晚上的骑行车,翻车也属于常态,最好还是走路,但他是骑车来的。

“不用,马云禄还在家等我呢,我摸黑回去吧,自行车放放这里好啦。”

“骑回去吧,你等一下,我去给你弄个灯笼。”

灯笼这个词还比较遥远,自行车虽然速度不慢,但灯笼可以避风,倒是不会熄灭,所以照亮没啥问题。

只是大半夜的,打着灯笼,多少有些诡异,尤其是四下无人时,地头边还有坟墓时,那气氛,嗷一下就上来了。

反正让苏宇打着灯笼骑车回家,他宁愿摸黑回去,不过张立国是当兵的,坚定的无神论者,应该不会害怕。

没一会苏宇就从老院找来了灯笼。

“咳咳……如果灯笼一而再,再而三熄灭,你就别点了,摸黑骑回去吧。”

苏宇虽然没说为啥,但张立国也不傻。

“你别吓唬我,我可不是吓大的。”

“咳咳……知道你不是吓大的,一路好走。”

“滚滚滚,别吓老子。”

紧了紧衣裳,张立国翻身上车,打着灯笼,晃晃悠悠离开了。

刚刚苏宇的话,狩猎队都听到了,原本打算回家的,都决定住下了,哪怕打地铺也不去了。

尼玛,骑行车都害怕,跑着,那能跑赢吗?

“你还别说,啥也看不清,就能看清灯笼在一晃一晃的,确实气氛有些惊悚。”

“队长,你咋也跟东家似的,学坏了呢?”

“去去去,别瞎说,东家啥时候学坏了,那是善意的提醒。”

“啊对对对。”

“行了行了,都滚回去睡觉,没事干了。”

苏宇嚎了一嗓子,驱散了众人,这才迈开步伐回家。

“别看了,都回去吧。”

虎子也迈开步伐,返回家里了。

反正那天除了张立国,就几个人摸黑回去了,剩下的全是怂蛋,听了苏宇描绘的场景,都选择了打地铺,不回去了。

苏宇等人在睡觉时,村里却在组织人手,连夜浇灌土地,用桶盛水,用舀子浇灌。

一桶水也就灌溉一两米远,但人多力量大,百十人一个队,轮流倒腾,这一百人累了,换下一批,如此往复。

折腾了一夜,竟然浇灌了四十亩地,三水湾村,三百人的村子,差不多五百多亩地,如果一夜四十亩,差不多需要十四个夜晚才能灌溉完啦。

但老百姓怎么可能怕热就夜里干,白天不干?所以他们白天更是全员总动员,硬是把需要半个月才能搞完的工作量,仅仅一周,就全部搞定了。

不是不能再快点,而是水井里的水,不够用,只能维持这个速度。

三水湾如此大动作,当然瞒不过马家湾村了,所以第二天马家湾就知道了。

他们没有苏宇,无法直接从钢铁厂定制手压式水井,只好求助公社。

第一时间申请了水井,但干旱时期,水井都是用来救济的,怎么可能给你用来灌溉土地?人命重要还是土地?结果是显而易见的。

想通过压水井灌溉土地,那时间尚早,要先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,所以这个请求,注定会被驳回。